- 全网最全小说搜索
- 首页 > 开悟合辑 > 第44章 学习别瞎折腾章节阅读
-
关灯护眼字体: 大 中 小
第44章 学习别瞎折腾
装:越学越废
怕错过啥都学
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?手机里装满了各种学习 APP,微信收藏夹里躺着几百篇 “干货文章”,网盘里存着上百 G 的课程资源。每天不是在报名新的网课,就是在转发 “XX 天学会 XX 技能” 的广告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 “逆袭机会”。
我认识一个姑娘小琳,两年内报了 12 个线上课程:PPT 设计、短视频剪辑、心理咨询师考证、跨境电商运营…… 每个课程她都买了最贵的 VIP 套餐,甚至借钱去参加 “大师线下课”。结果呢?PPT 只学了个模板套用,短视频剪辑连关键帧都搞不懂,考证资料翻了两页就堆在角落吃灰。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是:“这个课特别火,不学就跟不上了!”“那个老师是大咖,错过太可惜了!”
只学不用白搭
这种人学习有个特点:只追求 “我学过” 的存在感,从不考虑 “能不能用”。比如学英语,买了 10 本单词书,下载了 5 个背单词 APP,朋友圈每天打卡 “坚持学英语第 XX 天”,但让他用英语说三句话,立刻结结巴巴。学写作的人,收藏了 200 篇 “爆款写作技巧”,笔记本抄满了金句,可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没人看,还抱怨 “学的东西没用”。
前同事老张就是典型。他沉迷各种 “管理课程”,张口闭口 “SWOT 分析”“PDCA 循环”,笔记本上画满了思维导图,可到了实际工作中,连团队分工都搞不明白,下属抱怨他 “只会纸上谈兵”。他最常说的就是:“这个理论我学过,绝对正确,你们执行不到位!” 其实,他根本没搞懂理论怎么落地,只是把学习当成了炫耀的工具。
案例:考证狂魔的困境
还有一类人,把 “考证” 当成了学习的全部。我表哥大学毕业 5 年,考了会计证、教师资格证、消防工程师证、健康管理师证…… 每次见面都炫耀 “我又考了个证”,但从来没从事过相关工作。他的逻辑是:“多一个证多一条路,万一用上了呢?” 结果呢?证书堆了一抽屉,工作还是原地踏步,因为他根本没深入学过任何一个领域,每个证都是考前突击刷题,考完就忘。
这种 “装样子学习” 的本质,是内在的 “小孩心态”:害怕落后,害怕被淘汰,所以用 “疯狂学习” 来缓解焦虑。但就像小孩收集贴纸一样,他们收集的是 “我在学习” 的安全感,而不是真正的能力提升。
练:开始上路
沉下心深入学
当一个人开始 “长大”,就会发现:学习不是赶集,不能啥都往篮子里装。真正的成长,是找到一个细分领域,像打井一样深挖下去。比如有人学短视频,不再盲目跟风各种课程,而是专注研究 “美食账号怎么拍”,从选题、拍摄、剪辑到变现,每个环节都拆解透,反复练习。
我朋友阿浩就是这样。他当初转行做新媒体,没有像别人那样报 “全媒体运营课”,而是聚焦 “汽车领域公众号”。他花 3 个月把 100 篇汽车爆款文章拆成思维导图,分析标题结构、内容逻辑、用户痛点,然后自己模仿写作,每周写 3 篇,每篇改 10 遍以上。半年后,他成了某汽车垂首平台的签约作者,月薪从 5000 涨到 2 万。他说:“以前觉得啥都要学,现在明白,先把一件事做到 90 分,比做十件事到 60 分强太多。”
边学边练才对
真正的高手,都是 “学练一体”。比如学编程,不是先把所有语法书看完,而是边写代码边查资料,遇到问题立刻解决;学演讲,不是背完 100 个演讲技巧,而是上台讲,哪怕紧张到发抖,也要逼自己开口。
我认识的一位健身教练大林,当初学康复训练时,白天在培训班听课,晚上就去健身房给会员做简单的体态调整,把学到的知识立刻用上。遇到不懂的地方,第二天带着问题去问老师,回来再改进。不到一年,他就成了店里最受欢迎的教练,因为他能真正解决学员的腰痛、肩颈问题,而不是只会喊 “加油”“再坚持一下”。他说:“以前觉得学完才能练,现在知道,练就是最好的学。”
案例:程序员的突围
还有个真实案例:程序员小李刚工作时,觉得自己技术不行,于是报了各种 “架构师课程”“算法训练营”,每天学到大半夜,可工作中还是写不好代码,经常被领导批评。后来他听了一位前辈的建议:别贪多,先把公司项目里的代码吃透。他花 3 个月逐行分析老代码,记录每个模块的逻辑,遇到不懂的就问同事,然后试着优化小功能。慢慢的,他发现自己写代码越来越顺,还能提出架构改进建议,两年后就晋升为技术主管。他说:“以前追求学多少新知识,现在明白,把现有知识练到极致,就是最好的成长。”
这个阶段的人,就像褪去幼稚的孩子,开始懂得 “专注” 的力量。他们不再追求 “我学过多少”,而是关注 “我能做到多少”,用刻意练习把知识变成技能,就像铁匠打铁,反复捶打才能成器。
用:点石成金
学了就能用上
当你在一个领域练到精通,就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:学新东西变得特别快。比如一个精通短视频运营的人,去学首播带货,不需要从头学起,因为用户心理、流量逻辑、变现模式都是相通的,只需要调整具体玩法。这就是 “一通百通” 的境界。
我认识的一位创业者王姐,最初做淘宝电商,把选品、供应链、客服流程摸得滚瓜烂熟。后来转行做抖音电商,很多人觉得她要从头再来,可她只用了 3 个月就做出百万 GMV。她说:“本质上都是卖货,只是流量渠道变了。以前学的用户需求分析、产品定价策略、团队管理经验,全都能用上,只是换个场景而己。”
一通百通厉害
真正的高手,到了这个阶段,就像 “点石成金” 的仙人,任何知识到他手里都能转化为生产力。比如一位精通销售的人,不管卖房子、卖保险还是卖课程,都能快速成交,因为他吃透了 “人性需求”“信任建立”“异议处理” 的核心逻辑;一位擅长写故事的人,不管写小说、写文案还是写剧本,都能抓住痛点,因为他掌握了 “冲突设置”“情感共鸣”“节奏把控” 的底层规律。
有个作家朋友老周,最初写短篇小说,后来转型写广告文案,再后来写剧本,每次跨界都很成功。他说:“写作的本质是‘与人沟通’,不管什么体裁,只要搞清楚‘对谁说’‘说什么’‘怎么说’,就能快速上手。以前写小说练的人物塑造、情节设计,现在写剧本全用上了,甚至写广告文案时,更懂得用故事打动用户。”
案例:老板的转型智慧
现实中,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具备这种 “点石成金” 的能力。比如雷军做手机前,是金山软件的 CEO,看似跨界很大,但他把软件行业的 “用户体验”“性价比策略”“供应链管理” 经验迁移到手机行业,打造了小米神话。后来做小米汽车,同样是运用积累的品牌运营、生态整合能力,快速打开市场。他的核心竞争力,不是懂某个具体行业,而是掌握了商业的底层逻辑,能把过去的经验灵活运用到新领域。
这个阶段的人,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宗师,不再执着于 “招式”,而是领悟了 “剑意”。他们明白,所有知识都是工具,关键是如何为我所用。当你能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解决问题的能力,甚至创造价值的手段,才算真正入了 “学习” 的门。
你在哪个阶段?
现在回头看看,你学东西是在 “装样子”“瞎练习” 还是 “真能用”?其实,大多数人都卡在第一阶段,被焦虑驱动着盲目学习,最后钱花了,时间浪费了,却原地踏步。少数人能进入第二阶段,沉下心专注练习,慢慢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。而真正能到达第三阶段的人,凤毛麟角,他们靠 “点石成金” 的能力,在任何领域都能快速崛起。
记住:学习不是收集邮票,不是越多越好;也不是苦行僧修炼,光靠努力就行。真正的成长,是从 “内在小孩” 的焦虑中走出来,学会专注、刻意练习,最后把知识变成改变现实的力量。下次想报课、买书时,先问问自己:“我是为了装样子,还是真的要把它变成本事?” 想清楚这一点,你的学习才真正开始有意义。
-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- 新书推荐
-
- 七罪谜章
- 近战无敌,你管这叫奶妈?
- 假如古代也有ABO
- 惨死后重生七零,开局灭爷爷全家
- HP:斯内普救济大失败
- 强人所难【豪门大佬的逼婚计划】
- 反派大师兄,你这男主有点不对劲
- 认错男主后,被灭世反派盯上了
- 怎么回事?老婆总想吸我的血
- 真千金出狱后,毅然决然选断亲!
- 综影视之缘
- 我收尸那些邪乎事儿
- 医路狂飙,逆袭从手术失败开始
- 七零玄妻,撩得冷硬军官心尖颤颤
- 赛博黄皮子,我以直播讨封成神
- 武侠:合成秘籍,我的功法超神级
- 少年白马:这次攻略叶云他是我的
- 相亲KPI的结局竟是发小?
- 阴阳两界打工人
- 秘银之环:我在蒸汽时代猎杀神明
- 少侠,打车不?
- 万古丹武帝
- 医魂:中专生暴虐同科硕博生
- 龙族炽夜之瞳
- 官路之问鼎权力巅峰!
- 傻子村医,我真的会打针
- 一魂双体,开局变身奶妈四姨
- 方寸山大师兄
- 三国之巅峰召唤
- 天幕降临,我的恶毒人设崩穿地心
- 四合院:敢抢我媳妇!谁都别想好
- 盛唐侠女风云传
- 我的攻略对象是BUG
- 从封神末劫到西游棋局
- 什么大反派?分明是我家蠢老公
- 末世集美录:争霸薪堡,胜者而王
- 凡骨:逆脉锻骨
- 从一拳开始不做人
- 全家偷听我心声,我摆烂吃瓜成团
- 第拾肆年
- 重定西游:从妖猴到万界守门人
- 港综:最强嚣张恶霸
- 重生宋江:绝不招安
- 穿越高武,还能穿越?
- 玄黄仙途:系统垂钓逆袭